简单来说,就是让农兵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屯兵与屯民?”
听到这里,戏志才顿时忍不住拍案叫绝。
“明公实乃王佐之才也!”
戏志才越往深里思量就越觉得魏哲此策妙不可言。
“不仅如此,屯兵与屯民亦可上下流通,以做奖惩。”只见戏志才目光炯炯的说道:“屯民未必无胆,屯兵亦未必斗志不变,如此能战者、愿战者便可多食,善战者则可提拔入正卒之列!”
听他这么一分析,倒是让魏哲又发现了一项妙处。
不错,这缝合后的屯田制便是魏哲参考府兵制与卫所制的成果。
正如先前所言,边军屯田在大汉朝早有先例。
甚至秦朝之时始皇帝便令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人,并且于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适戍以充之。
可以说这就是大汉边军屯田制度的前身。
譬如前汉文帝就曾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农民戍边屯田,前汉武帝也曾调发大批戍卒屯田西域。
不过真正将屯田制发扬光大的还要属“一炮害三贤”曹丞相。
虽然屯田制自古有之,并非曹操首创,但曹魏屯田的规模和作用之大却是空前绝后的。原历史中曹操在迁都许昌之后便在周边屯田,结果当年就收获谷物百万斛,于是自此在州郡列置田官,屯田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平天下。
直到曹魏后期屯田剥削量日益加重,竟达官八民二的程度,引起屯田民不断逃亡和反抗,与此同时屯田土地也不断被门阀豪族所侵占,这才使得屯田制形同虚设。
当然,如果深究下去,屯田制的败坏其实也少不了门阀士族的推波助澜,否则他们上哪隐匿农户、侵占农田呢。
然而戏志才却不知道这些,只见他一脸感慨的赞叹道:“此法若能施行边塞,大汉永无边患也!”
魏哲闻言顿时无奈道:“过也~过也~志才怎也拍起马屁了!”
自古就无千年不变之制,屯田制再好也需要有人执行,否则时日一久终究免不了人亡政息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