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几位读书人正在争辩,最近的御国新编撰的几本书,哪本书才是好书。
王书生道:“所有的书,都不如去年叶先生编撰的《御国记》,在《御国记》里面,讲述了所有做人的道理,以及应该做事的道理。”
宋书生轻轻摆手。
“不对不对!《御国记》告诉的做人道理还是不够全面的,我记得前些年在翰林院里,有一本《知行录》,要说哪本书才是好书?我认为《知行录》说第一,没有人说第二。”
王书生道:“此言差矣!《知行录》只是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但是真正说起来,还是这本《御国记》更加全面。”
“不对不对,《知行录》一定是第一!”
“明明是《御国记》!难道说,叶先生不是我等读书人的楷模吗?”
“叶先生的确是我等的楷模,但是这也不代表,叶先生出的书就一定是第一吧?《知行录》本就是第一!我就不相信了,他叶先生一个人,能够有所有翰林院的大学士编撰的书好吗?”
宋书生继续说道:“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有一百名大学士,难道比不上一个叶先生吗?”
“为什么我等在秋闱的时候,并没有拜那些大学士,而要拜叶先生?这不正是说明,叶先生的过人之处吗?”
“我们拜叶先生,只是因为叶先生主要教导的,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
王书生:“……”
宋书生:“……”
两个人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就在这时候,一位姓牛的书生过来了。
“两位!两位!你们都不要吵了!就算你们吵到了明天,也不一定能争辩出来,你们看看,这本书如何?”紧接着,王书生拿出了《三字经》。
在京都,不知道是印刷术发达,还是其他的原因,居然在短短一个时辰之类,带有油墨香味的《三字经》,居然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
宋书生说道:“不用看!肯定是不如《知行录》。”
王书生也说道:“我也觉得不用看,肯定是《御国记》比他更胜一筹,我还就不相信了,在御国,还有人能比叶先生更加有才华。”
牛书生道:“好吧!既然你们都不愿意看,我就给你们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