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总共买了六十个小碗,十文钱四个,好说歹说,店家才让了十文钱,这一百四十文花的她肉痛,不过好在能重复利用。
温苒苒先将小碗放在凉水锅中盖上锅盖,待水开后,把绿豆红豆水果块与槐花放置碗底,再倒入米浆,大火蒸熟。
再掀开锅盖时,蒸汽缭绕,院中飘满了米香与红糖的甜味。沈氏与温逸良凑过来瞧了瞧,只见小碗中的糕点圆润小巧,白的似玉、红棕色的似琥珀,还有几个玲珑剔透的,煞是好看。
“呀!竟这般好看!”沈氏不住嘴地夸,“我家苒苒手真巧!”
温逸良看向沈氏:“许是随了岳母。”
沈氏回忆起母亲在世时做的那些精巧点心也不禁点头。
如此忙活到傍晚,钵仔糕才全部做好。
温苒苒捡出几个递给沈氏:“娘您拿着每样尝尝,分两个给祖母大伯父。可不能让祖母多吃,我放了木薯粉,不好克化。”
沈氏想了想又放回去几个:“你三叔没在家,我也吃不了这些。辛辛苦苦做的,还得拿着去卖呢!”
留个三五个便够了,多了遭人惦记。
温苒苒叹口气,心底燃起熊熊斗志。
温苒苒与温逸良到夜市时将将入夜,街上又活了起来。
彩楼欢门、灯火煌煌,瓦子里锣鼓喧天,唱曲儿说书声、吆喝叫好声连绵不绝。
路上小童们几人凑成一团,手中或是风车、或是糖人,一路上说笑吵闹;女娘们执着花灯与红纸船,三两成行往河边去放灯许愿……道路两边摊贩忙忙碌碌,这边有胭脂首饰、丝线香囊;那边有冰果子、行人熙熙攘攘、人声嘈杂,比白日里头更是热闹许多。
温苒苒看着面前这幅繁荣景象不禁感叹:书中写的汴京应当就是这样的吧!
她张望许久,最终将推车停在瓦肆边,这人流量最大,来往也皆是有闲钱的富贵闲人。
温苒苒把钵仔糕摆放整齐,精致新奇的小糕点立时吸引了不少人来看。
小碗里的点心也不知是用什么做的,晶莹剔透,映着夜晚灯火,里头白色花瓣微微泛着青色,舒展飘逸,如山间缭绕的轻云薄雾,灵动淡雅。
“这糕点看着倒是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