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念芝?
我忍不住在脑子里回想,孙鱼儿既然问我认不认识,那么就证明这个张念芝至少是个有点名气的人物。
“不知道……”可是我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想出来。
“张杨元总知道吧?还有上面牌位里的那个张吕祥,是一个人。”
张杨元?张杨元……
我一拍脑门总算想起来了,这人还真是个名人。古人有名有字有号,往往一个人少的有四五个叫法,多的有十几个,各有各的喜欢的叫法。张杨元应该是叫的最多的一个叫法,我也不知道哪个是号,哪个是字,不过牌位上的张吕祥应该是名。
没想到这里竟然是他的“地盘”。
我只知道这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个杂学家,所学所著颇杂,应该除了天文以外均有涉猎,风水医卜,经史理学,最奇怪的是尤善农桑。
具体的我早忘了。知道他还是因为看过一本有关反清复明的野史,别看他是个书生,清兵入关就毅然决然的参加了反清复明,不过后来清顺治几年,清朝的统治愈加稳固,他见复明无望,便归隐田林天天种地了,也算有识之士。
我将这些一说,孙鱼儿嗤笑了一声,然后道:“的确是这个人,但是你觉得一个书生能毅然决然的参加反清复明,怎么会没几年就歇菜了?要知道那时候的书生可是个个臭脾气,个个死脑筋。”
她这一说,我也觉得有点奇怪,按说反清复明如火如荼一直持续到雍正时期才渐渐消退,怎么没几年就会觉得复明无望了呢?
仔细想想,顺治统治前几年,绝对不能说统治稳固。
剃发易服,文字域等等大事件搞的民间人心惶惶,不知死了多少一腔热血的好书生,本来不想反清复明的反而都反了。张念芝在什么时候退,都不应该是这时候。
“那是为什么?”我反问道。
“告诉你,也好待会让你做个明白鬼,不然死都不知道自己死在哪儿。张家是桐城数一数二的望族,祖父和父亲在当地均是声名显赫,偏偏在张念芝出生没几年之后,桐城县志开始记载,因其父亲不善理家,而中落,继而其父病故。张家两年间彻底衰败。一个方圆百里的望族怎么会因为不善理家突然间就衰败呢?”
孙鱼儿顿了顿又道:“家道中落,张念芝偏又不远万里,先后拜陆氏雍和刘宗洲为师,而这两人虽都博学多闻,但是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周易风水颇有成就,张念芝先后拜这二人,所学之识自然不言而喻。一周前,直隶封平发现前清工部尚书常鼐之墓,三天前出土书信数封,其中一封是时任嘉兴知府的来信,其中提到,壬寅至癸丑年,玉溪砂石之价涨势不落,民不得土木,怨声载道,请尚书大人调配。”
“啊?”我有点听不明白。
“玉溪即是今桐城一带,壬寅至癸丑年即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二年。古人温饱都难解决,怎么会一直有人盖房?整整十二年,砂石土木涨势不落,说明什么?而张念芝正是康熙十三年突然暴毙,哪儿有这么巧的事。”孙鱼儿解释道。
我思考片刻,恍然大悟:“你是说,桐城一片有人大兴土木最少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