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老宋头不提此事,宋喜乐本也准备绕道而行。

    且南杨县如今到底是个什么情形,便是他们将杨吉送去流放一事,杨县令必定恨死了两人。

    他们当然不会犯傻,这个时候将自己送至仇敌手中去。

    一行人由乔大领路,拐入小道,准备绕道而行。

    只是与他们有同样想法的百姓不在少数,他们刚拐入小道,便遇到拖家带口,南云县百姓。

    与前几日见到的逃荒的百姓不同,今日遇到的百姓精神更为萎靡,消瘦。

    待看到眼前经过的一辆辆满载着粮食的车辆时,那眼神之中透露出来的渴望,是怎么掩藏也藏不住的。

    那些原本要逃亡府城的百姓,渐渐的停下了脚步,跟在了粮车后头。

    半日功夫下来,聚集在车后的百姓,从原先的一户四五人,到三四户,近二十之众。

    乔大见状,当即便找到了宋喜乐,“宋娘子,不能再让这些人跟在我们车队后头了,现在这些人我们还能抵抗,若是再有逃难的灾民加入,只怕到时候我们难以应付!”

    宋喜乐回首望去,目光落在那些步履蹒跚的灾民身上。

    他们宛如行尸走肉般,跟在车队的后头,眼神空洞,神情麻木,似是出于本能一般只知道跟着运粮的车队前行。

    空荡的衣衫下,是他们瘦削的身体,他们的肩膀佝偻着,背脊弯曲,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重。

    走在其间的孩子更是令人心疼。

    他们的头相对于身体显得异常大,瘦弱的身体像是一根细细的竹竿,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其吹倒。

    宋喜乐不忍继续打量这一群人,她吩咐乔大,“队伍先停下,将咱们的干粮拿来,再打开一袋粮食出来!”

    “另外再唤四人,拔刀随我来!”

    乔大看出了宋喜乐的用意,心中微动,当即下去准备。

    他也是南杨县人,这会子看到乡亲过成这模样,心中也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