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机来袭!”

    “趴下!”

    ——轰!轰隆!

    另一方面,塞尔维亚军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

    德意志帝国不仅为支援奥匈军,抽调了部分原本用于西线的物资,还在坦能堡和马祖里湖大捷后,调拨了一部分东线的空军至塞尔维亚战场。

    塞尔维亚军不仅要面对冲入堑壕、手持机枪的奥匈士兵,更要承受头顶不断倾泻子弹、炸弹与火箭弹的德军战机的袭扰。

    ——隆隆隆

    而德军给予奥匈军的支援,远不止于此。

    “前方发现敌军装甲车!”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德军的新型武器——埃尔哈特装甲车(EhrhardtStra08enpanzerwagen)已然冲破塞尔维亚军的防线,疯狂地扫射着四周。

    这些装甲车原本是为东线战场准备的,但法金汉基于他自己的判断调整了战术,优先投入塞尔维亚战场,以便尽快结束这场拖累中央同盟的战事。

    “普特尼克元帅!我们的炮弹快用完了!”

    “唉......真怀念当初在巴尔干战争时,不必担心弹药的日子。”

    面对敌军的装甲车,塞尔维亚军几乎毫无对抗手段,唯一能做的,只有拼死贴近敌人,用血肉之躯发起自杀式攻击。而更致命的问题是,他们的补给已然枯竭。

    武器、弹药、军服、鞋靴......样样短缺,尤其是炮弹库存见底,令局势雪上加霜。

    “就没办法提高炮弹产量吗?现在我们的炮兵根本无弹可用!”

    “对不起,元帅阁下,我们......也无能为力......”

    塞尔维亚的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境内仅有的一家炮弹工厂,日生产量不过百发,根本无法满足战争需求,更没有资源与能力建立新的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