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张辅转了个方向,悄无声息的进了文渊阁,几经禀报之后,深深躬身,“拜见大师。”

    “文弼来了。”道衍和尚有些奇怪,笑道:“明日改元,大赦天下,太妃、陛下有意新春喜庆,文弼这两日要辛苦一二。”

    “分内职责,不敢言辛苦。”张辅低声道:“今日陛下传召校场……”

    “好些次了吧?”道衍和尚脸上白眉一挑,“文弼如何看?”

    “晚辈不知所措,故来请教大师。”

    道衍和尚暗骂,陛下也太倒霉了点,虽然眼睛毒选出了个还没有打磨好的良玉,可惜这块美玉有点硬,而且不太识趣。

    “陛下好武,时常传召,不过寻常事罢了……”道衍和尚勉强解释了几句,但没说几句就解释不下去了,话锋一转,道:“但陛下如此宠爱淑嫔,绝非巧合。”

    “赵王不识英才,倒是陛下颇具慧眼。”

    张辅微垂眼帘,“晚辈微末之身,不敢攀附陛下。”

    道衍和尚沉默片刻后笑道:“当日有言在先,但听太妃之令。”

    “文弼可知何意?”

    张辅精神一阵,“还请大师示下。”

    道衍和尚取来两三张纸,覆盖在公文上,起身踱了几步,摇头道:“朝局看似平稳,实则暗涛汹涌。”

    “前燕王雄才大略,可惜未登基即去,留下二子,均无名分。”

    “陛下登基为帝至今将近一年,但不过充位而已,燕王处事稳重,不会贸然行事,但赵王性情暴虐,时有突然之举。”

    “燕王好文,与朝中文臣交好,赵王好武,执掌燕军兵权。”

    随着道衍和尚缓慢却看似毫无头绪的讲述,张辅陷入了深思,他从中寻找到了蛛丝马迹……他认为的蛛丝马迹。

    李棣未登基而暴毙,最终留在人世间的名分是周公,所以才有了李允熥登基为帝,李高炽、李高煦两个儿子都没有夺位的理由。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李高炽想谋夺皇位,那就要进行长期的布局,困住李允熥的手脚,斗倒徐辉组这个权臣,同时收拢兵权,至少要让李高煦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