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如今兵部的两位侍郎,都是徐辉祖的亲信……魏国公府一脉,在六部尚书中不占优势,但在侍郎级别优势很大。

    按道理来说,兵部尚书出缺,要么是兵部侍郎补上,要么是其他部的尚书调任,当然了,更有可能是陛下钦点……只不过如今这位皇帝,没有这种权力。

    李高煦跳出来,想将麾下最得力的大将丘福推上兵部尚书的宝座,另一位李能如今在五军都督府没办法兼任……也不管丘福如今正领大军驻守北平。

    对此,徐辉祖轻描淡写的点出,若是从外任官员中挑选,驻守河间府的山东布政使铁铉已经加兵部尚书衔……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

    上面的李允熥忍不住腹诽吐槽,尽特么的瞎扯淡!

    不管是丘福还是铁铉,都绝不可能回京。

    这话儿堵得李高炽、李高煦兄弟都没话说,徐辉祖变本加厉,声称兵戈乃凶器,为防十六国乱世,大司马一职,非文人不可任之!

    也就是铁铉是出身国子监没参加科举,不然徐辉祖肯定高呼……九卿之位,非进士不可任之!

    论笼络的文士,纵然李高炽礼贤下士,但在这方面也没办法和徐辉祖相提并论,至于李高煦……他帐下的文书都是能提刀上阵的!

    徐辉祖志得意满的一拱手,“请陛下定夺。”

    视线撞了撞,李允熥神情恍惚,脱口而出,“你叫我陛下,来,磕一个……”

    殿内安静了片刻后,响起了李高煦的狂笑声,以及李允熥的狂咳声。

    徐辉祖铁青着脸,呵斥道:“如此轻佻,何能为君上?!”

    反正早就撕破脸了……呃,在众目睽睽之下还是第一次,但李允熥也不怕,声音不响也不低,“魏国公这么快就要动手来了?”

    “只是不知道魏国公是要做董卓还是王莽,或是曹阿瞒?”

    “嗯,反正肯定不是周公。”

    下面响起了一片叽叽喳喳的议论声……这样的早朝,那是肯定要记在史书上的。

    曾经投向徐辉祖,后来又转投燕王的礼部尚书蹇义出列道:“魏国公继公爵位,任五军都督府中军都督,但半载早朝,从未叩拜行礼,难怪陛下有此一问。”

    殿内大都是文臣,除了李高煦那种自小不爱读书的,其他人大都听得懂,和李高煦难兄难弟的李允熥……不是换了芯儿了嘛,自然也听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