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冷眼旁观多时,今上登基后,言笑无忌,唯有自保,但观其言行,堪称一个仁字。”
徐氏手心潮湿一片,扬声道:“确实如此,若无仁心,在下也不敢托付。”
道衍知道徐氏的意思,选择李允熥……如果顺利的话,李高炽、李高煦、李高燧都能活下来。
但道衍下一句话却是,“陛下的确怀仁,但非小仁,而是大仁。”
“若非怀仁,何以怜悯北地?”
徐氏听得入神,连连点头,当日她晕倒在武英殿内,陛下以大义训责群臣,言及民心,便是仁心所至。
“有此一念,便有明君之像。”道衍顿了顿,继续说:“武英殿内,陛下训责群臣,有‘自古得国之正,未出本朝之右者’之语。”
“今日文渊阁内,又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语。”
道衍轻声道:“太组皇帝本为淮右布衣,奋发而进,扫平天下,驱逐蒙元,恢复中原,豪烈不让汉时武帝,唐时太宗!”
“老衲此生,先入朝,后入燕王府,历三十余载,遍观太组子嗣,得其豪烈遗风者,唯前燕王与今上二人耳。”
徐氏眼睛大亮,她没想到,曾经被丈夫赞誉不弱刘青田的这位道衍大师,居然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
道衍心里有一丝疑惑,也有一丝古怪……他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好像燕王太妃徐氏对陛下太过关照了一点。
呃,没辙啊,道衍早年学道,后遁入佛门,此生不近女色,哪里懂女人心啊!
只要能找到一丝丝的薄弱处,纵然是徐氏这样的老阿姨,那也成了有缝的鸡蛋!
这个时代,十六破瓜,二十不再青春,过了二十五就要独守空闺了,过了三十那要自称老身了……而徐氏今年三十有九了,但她亲生的幼子李高燧是她二十一岁时候生下的。
换句话说,徐氏早就和李棣不同床,也异梦了。
更何况,李允熥前身苦心练就的添狗技能……现在技能点都加满了!
“太妃可知,为何老衲附之?”道衍突然发问。
徐氏想了想,“大师乃方外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