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抽水,也不缴纳税赋,但这个草市迅速壮大,它带来了人流量,带来了大量货物,很快稳定了松江府的局势。
换来的大量粮食作为赈灾粮发放下去,维持住难民生存的最低标准,走遍整个松江府的杨士奇从难民中挑拣青壮,高维、侯景鹏从金山卫抽调士卒作为队长,隐隐以兵法勒之,松江知府周继瑜已经上奏朝廷,请求治河……能从朝中弄点好处那都是有益的。
“士奇兄。”踩着一双草鞋的叶福疾步而来,脸上满是笑容,“不过月余,如此成就,士奇兄有实干之才。”
“叔畴过奖了。”杨士奇笑着握住叶福的手,“若无继瑜兄、叔畴费心劳力,如何有今日之况?”
“更别说,如今只是初具规模,接下来诸事……”
话音未落,耳边传来急促的竹哨声,杨士奇脸色大变,这是盗匪来袭的警戒信号。
叶福的手没有松开,轻声道:“虽只持木枪竹剑,但已聚集青壮五百人,不仅有军中精锐领兵,金山卫另抽调两百甲卒伏于侧翼。”
“已有准备?”
“斥候昨夜来报,金山卫指挥使高维精通兵法,定诱敌深入之策。”叶福笑道:“若无盗匪、倭寇来袭,松江府何以组建乡勇?”
杨士奇迟疑了下,低声道:“不可弄巧成拙。”
叶福点点头,本朝地方行布政司、按察使、指挥使三权分立,各地不许自行组建乡勇,不过南直隶无上司直辖,沿海常有倭寇来袭,一旦有大股倭寇犯境,才许组建乡勇。
“来犯五百盗匪,其间半数倭寇,有数人乃是松江府悬赏已久的头目。”叶福轻笑一声,“此战之后,青壮疏通河道,青壮成军,可并行而为之。”
杨士奇微微颔首,在心里琢磨,自己赴任松江同知至今一个月,虽然刚开始一团乱麻,但进展却非常迅速,至今日已经可以正式进入快通道了。
不过杨士奇心里也清楚,换来的粮米还是不够的,一方面苏州府、嘉兴府、湖州府都来求援,另一方面组织青壮难民疏通吴淞河……这将是耗时极长的工程。
太湖水患之重在于疏通吴淞,使得湖水入海,但自夏驾浦至上海县南跄浦口的一百三十余里已是茭芦丛生,已成平陆……这一段几乎是重挖河道了,工程量非常宏大。
历史上名臣夏元吉先后于永乐元年、永乐二年两次治水,动用十余万民工,耗时一年半才得以完工。
杨士奇知道,面前的困难还很多,接下来要做的更多……所以,他心里考虑的是,仅仅以松江府一府之力,或得嘉兴、苏州两府相助,自行治水,还是尽快成军,练就精兵,以便李允熥掌控朝局,再以朝廷治水。
两个方案,前者耗时很久,而且会极大的影响成军的速度和练兵的效率,毕竟无论是练兵还是成军,都需要大量粮草为后盾。
简单来说,吴淞河不疏通,太湖水患就无法根除,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几地的局面就不太可能改变,赈灾只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