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前,浙江绍兴知府被弹劾,理由是收取贿赂……放在洪武年间,那是要扒皮充草的,武英殿议事决定是罢官充军。
而李允熥颇为不屑,用后来某个御史的话来说就是不敬太组……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哪有那么好的事?!
李允熥甚至还提议,给天下官员增加俸禄……啧啧,这句话一出,李允熥被好些御史上书指责。
但背地里,朝臣都觉得……陛下真是个仁君啊!
在地方任职的官员还稍微好点,总是有搜刮油水的机会的,但在金陵的朝臣……比如今天杨士奇去便宜坊买了只烤鸭,这几年积攒下来的银两已经去了三成,所以刘璟才会说一句大手笔。
“咳咳咳咳。”刘璟干咳几声,苦笑道:“陛下应是无心之语。”
“未必未必。”杨士奇笑道:“陛下那句话说的也对……增加俸禄,地方官员就不会太过搜刮,至少……用陛下的话……怎么说的?”
刘璟想了想才说:“贪赃成本增加。”
“不错不错,至少小钱看不上眼了。”杨士奇啧啧道:“陛下奇思妙想……增加俸禄,也算收朝臣之心。”
刘璟嗤笑道:“至少数年之内不可能。”
“孟光说的也是。”杨士奇叹道:“但杨某等不及了……买了这只烤鸭,囊中已空空如也,家中米缸已空,明日便要饿肚子了。”
刘璟挑挑眉头,并未接话。
“金陵虽好,但米贵,肉贵,菜贵,房更贵。”杨士奇摇头道:“金陵居,大不易,更别说杨某区区翰林,又非科举入仕。”
刘璟扬了扬下巴示意继续,他还没听出什么。
杨士奇轻笑道:“孟光与吏部尚书昭季公乃忘年交……杨某欲外放。”
沉默片刻后,刘璟眯着眼问:“士奇兄欲外放何地何职?”
“建文年间,杨某为翰林院编纂官,兼吴王府副审理,陛下登基后,得以升迁翰林院编修。”杨士奇笑道:“本朝进士入翰林院为编修,正七品,熬上几年外放理应升迁,多为上县正印官,或府同知、通判。”
顿了顿,杨士奇加重语气,“听闻松江府同知出缺。”
周继瑜从松江同知升任松江知府,同知的确出缺,而叶福外放华亭知县,刘璟对这两人寄予厚望,而杨士奇在送行当日就窥破……这是非要登上这艘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