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哥、嫂子,你们看看这个。”猜到二人想歪了,吕锦荣也不解释,直接把进货单拿给他们,“这些都是正经渠道,在相关部门登过记,没有问题。”

      李梁看着进货单上的公章,满脸惊愕。

      “卓恒衣厂?”

      “对,就是你进货的厂。我媳妇跟那边的老板是同乡,他们年前拉货时顺道拉了些圆珠笔跟钢笔,没想到这边需求很大,所以他们今年准备长期拉货。”

      程瑶凑过去一看,“呵呵……”轻笑说:

      “世界可真小,那你媳妇认不认识柳东?”

      “我媳妇跟柳家不熟,但跟柳东他舅、他母亲从小一起玩到大,逢年过节我们跟董明辉走动。”

      得,转来转去大家都是熟人,缘分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比照着进货单,运回到北方每支笔应该加价不到一分钱,还是能够接受的。

      知道货源可靠后,程瑶就打开了话匣子。接连一番狂轰滥炸,吕锦荣终于招架不住了,领他们回家找真正的老板,他媳妇——董淑萍。

      家里只有董淑萍一个人,饭菜已经做好,大家边吃边聊。

      两口子育有两儿三女,跟程瑶正好相反。不过吕家的孩子除了小四和老幺还在上学,其他三个都结婚了,而且他们夫妻已经做爷爷、奶奶了,可想而知孩子结婚得有多早。

      董淑萍没有藏私,把自己开店前总结的心得,完完整整跟程瑶讲了。

      “……像学生用的田字本、算草本,就在你们当地进货,这东西利润都差不多。但硬皮笔记本、圆珠笔、钢笔这些,我建议在卓恒拿。明卓和明恒进货的眼光不错,基本没有丑的,不然也不能开成衣厂。”

      他们都出自董家村,所以都姓董。正因为有这层关系,董淑萍才敢提前退休、让三儿子接班,自己来开文具店。

      别看小院不大,但就他们一家的抓钱水平,未来妥妥的包租婆、包租公。

      “成,谢谢淑萍妹子,这次我直接带货回家。”

      董淑萍笑眯眯摆手,没有一点不耐烦。

      “嫂子别客气,我不过是举手之劳。没少吃你们送的松子、木耳,该是我们说‘谢谢’才对。后续如果需要货了,就往他们单位打电话,我帮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