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乌俱乐部文学世界>穿越小说>梦回三国2 > 第三十六章 洛水之急
    吕布的及时出现,拯救了已经走投无路的董卓,使得李儒等人安全抵达潼关。潼关之险要,乃是战国时期强秦对抗六国之屏障,故而有“入潼关,危转安”的说法。

    董卓,这位曾经肆意蹂躏皇族尊严的诸侯,得以逃出生天,也就意味着献帝和王允的计划彻底落空了。但是,人是不甘于承认失败的,尤其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居庙堂者。

    无能的怒火开始转移,宇信成了皇帝挽回颜面的最后筹码。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是献帝的死命令!只可惜,早先布置在并州的陷阱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反而因此走漏了风声。

    外人靠不住,成大事还得仰仗自家人。老谋深算的王允为了保住他在皇帝那儿的最后一丝信任,将他引以为傲的补救计策托付给了三个人——袁术、曹操和袁绍。

    无奈机关算尽太聪明,负责京师戍卫的袁术,也是被寄予最高希望的人,挖空心思也没有能够关住宇信,第一重合围败得体无完肤。

    曹操,这个昔日有“清平之能臣”美名的干将,也在最后关头听凭了感觉,放任宇信冲阵而去,王允的第二重保险失灵了。

    最后的底牌,也是王允最不抱希望的一环,让袁绍远走汜水、虎牢二关,截断宇信东逃之路,却发挥了令他难以想象的作用,宇信险些丧命于此!

    得宜于孙策的调兵令符,宇信等人成功抢占了东门,开始向洛水方向突进!东进路上,宇信似乎从百姓疲惫的眼神里看到了这个朝代灭亡的信号——那是一种令人绝望的眼神,人们已经一味地听天由命了!

    唉,这也不奇怪!东汉末年,经历了黄巾暴动和十九路诸侯讨董的双重折磨后,司隶之地早已是千疮百孔,其间乡县是混乱不堪,根本没有法度可言。试问如此下去,国家怎么可能好得起来?

    培养和扶助先帝长子刘辨,正是此刻宇信心里的念头。可悲啊,少年刘协自恃天生聪慧,处处机关算尽;身为君王,不思如何体恤百性,反将心思用在剪除异己上,着实令人痛心!

    这样无道的主子还值得辅佐吗,还值得为他奋不顾身吗?宇信一直在扪心自问!先帝托孤之重,无时无刻不令宇信感到身心交瘁。然而,也正是有这君臣一诺,才迫得宇信陷入眼下的绝境!

    “众军加快速度,务必在天黑之前赶到汜水关!”宇信跃马扬鞭,指着前方的洛水说道,“眼下乃是存亡之际,能否安然通过洛水、汜水关、虎牢关三处险地,关乎我军命运啊!”

    郭嘉年纪虽轻,可胸中满藏韬略,他自然明白宇信话中的深意:“嘉已让伯康先行,前去寻找守度将军,只要有守度的三千人马,我等当再无后顾之忧!”

    宇信默默地点了点头,慨然说道:“此次我等能脱险,全靠文台将军舍命相助。只是,不知他现在怎样了?”

    郭嘉没有立即回答宇信的话,不是他算不出孙坚的结局,反而是因为他无比确定孙坚“行私”后的下场,所以不敢轻易言之。因为宇信要的答案绝对不容乐观,很可能会令他感到惭愧,而眼下这种紧急时刻,主帅的一举一动又牵动着全军将士的心,稍有差池,三军危矣!

    宇信并不愚钝,既见郭嘉面色为难,便猜透其中关键:“好了,不说了,赶路要紧!唉,但愿仲颖能够顺利脱险。”

    对于董卓的安危,郭嘉是一点都不担心。且不说先前定下的计策可保董卓全身而退,即使途中遇有变数,导致董卓不幸伤亡,也于大计毫无损害!

    不过,以郭嘉看来,此前董卓霸京师久矣,其下谋士李儒又颇善算计,想来必留有后路,要想于乱中偷出城门,应该不是难事:“这一点主公可放宽心,嘉敢断定董卓必不会有事。若按时辰算来,他们现在也应该到了潼关。”

    宇信没有怀疑郭嘉的推断,只是在吕布的问题上有些忧虑:“虽然三刘宗亲个个狡猾无比,但在用兵方面还不至于胜过仲颖太多,我所虑的乃是吕布。先前王允匹夫以美色引诱吕布,使其半道变节,若是在危急关头,他再教唆吕布行凶,仲颖岂不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