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象山千户和象山知县陈佑山一起走了过来,两人低声议论着:“陈知县,那位朱公子您可晓得是哪位大人物?”
陈佑山声音压的很低,生怕被旁人听到:“姓朱的公子,让郑大人如此重视,当然只能是京中几位殿下了,应该是太子爷家的殿下。”
“难道是太孙?”
陈佑山摇摇头:“年龄不符合,而且太孙殿下随着陛下御驾亲征了,那位朱公子虽然个头比一般同龄人高一些,但是面相稚嫩,估摸着最多十岁出头的样子,宫内只有四殿下和五殿下符合,传闻四殿下多病,我猜这位是五殿下。”
“报纸上说的监国的那位五殿下?”
“有长进,最近都看报纸了。”
那位千户嘿嘿一笑:“去听说书先生讲小说的时候听到的,说是太子身体不适,二殿下和五殿下辅助监国,我本以为是报纸上夸大其词,没想到这位殿下真的这么年轻。”
陈佑山一边感叹一边说:“报纸上说五殿下,少年胜春风,为吏即神仙,骑马载桂花,香满京城五百里。怜君美少年,况此惬清缘。逸思云山外,闲情花月前。濯濯春秋月,落落美少年。”
“君子怀幽趣,谦恭礼乐才;经心皆识见,书史尽通该。周郎学识,秦郎风度,柳七文章。聊借生绡一幅,与君写尽行藏。”
“是为握瑜怀瑾之人。”
这一大段多少也是带了点私人情绪在里面。
这一大篇幅是之前一期大明日报上写的关于朱瞻墡和朱瞻埈辅助监国的首页报道。
朱瞻墡因为近来繁忙外加林苗将报纸办的不错,自己就没去管,也没时间看最近的几期报纸,没想到居然这样被人夸了一大段。
这一大段要是朱瞻墡自己看到了都得害羞,大明文人是真能夸,而且这一段是秦淮墨客纪振伦写的。
因为他的小说在报纸上连载的火爆,他现在是名利双收,而且他心中一直记得当初朱瞻墡和他见面的时候对他说的那句:“小说写得不错。”
对于朱瞻墡那是极其感激,多少有点偶像光环,所以写这夸朱瞻墡的话也是拿笔就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不得不说,这写小说的是有一套。
这份报纸也是二哥朱瞻埈愤怒的一部分原因,因为报纸上写着两人监国,但是对朱瞻埈的评价仅有:“二殿下英武善断,聪慧机敏。”
感觉像是在敷衍,一对比朱瞻墡的那更明显,就是在敷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