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最近要开一个燕京大学。”

      “什么叫大学?有多大?”

      “据说是让咱们都可以去上学的地方,只要经过了海王创办的小学堂三年教育之后,考试通过就可以进入大学,我听人说哦广州府那个南海大学可是厉害的很呢,一个个毕业了就有工作,薪俸还很高,人家都抢着要。”

      “这和我一个杀猪的有什么关系?”

      “你个没志气的,我要送我儿子去上学,只要上了大学,以后就有机会能当官,再不济也能去银行,去工厂。”

      “你个倒夜香的真是想得美,上学那得花多少钱啊。”

      “义务教育的小学学费很低,只要缴纳一些书本费就行了。”

      “竟吓唬谁,能有这好事?再说了人家寒窗苦读十几年才能科考,你儿子要是去了考不上不久浪费了时间,我儿子还是跟我杀猪吧,十几岁开始练,二十几岁的时候靠这门手艺赚点钱就能娶媳妇了。”

      “没志气!”

      “没前途!”

      街头巷尾关于燕京大学的议论非常多,有人想让儿子去上学,有人觉得是在浪费时间,资质平庸的孩子去上学就是浪费钱,浪费精力。

      而在文人雅士之间现在讨论更多的是关于洪熙文学奖的事情。

      国子监内,一群监生趁着休息时间在讨论着:“听说了吗?洪熙文学奖的评委公布了,几位评委那可都是辈分极高,权威甚强啊。”

      “有谁?有谁?”

      “文太青妻,清尚先生孙作,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及翰林学士沈度,这四位作为主评委。”

      “啊?头里那两位还活着呢?”

      “你别咒人家好吧。”

      文太青妻是华夏有史以来活得最久的女诗人,元朝生人,现在已经一百一十多岁了,为了寻她可是费了不少力气,但是得知可以成为洪熙文学奖的评委之后,老太太人都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