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快大他两轮的林海凡还处在化神期。
按照修仙界达者为先的惯例,林海凡看到叫陆时羡还要叫一声前辈。
这让他怎么能不受刺激。
被引量确实只能说明部分问题。
因为需要框定在同一研究领域内的同一学科下,才可以用引用数进行比较。
而且这也并不算绝对客观,还要看论文被收录的数据库有多少、发表的时间长短以及内容的受关注程度等因素。
不过,就陆时羡而言,这个说法还是很有信服力的。
因为他的年纪并不大,论文的发表时间就更短了。
短时间内,被引量达到1000多,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陆时羡的研究成果影响力提升迅速,并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
“你是真的离谱,如果后面维持这个势头再发酵一下。”林海凡承认自己的语气有些酸了:“如果这次有软柿子的话,说不定你这次还真能拿到诺奖。”
听到这句话,陆时羡的心里还真砰砰跳了一下。
好家伙,真的有机会吗?
陆时羡仔细回想了一下,获得2018年化学奖的好像稍显特殊。
三位诺奖得主的获奖成果并不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系列,而是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个是酶的定向进化研究成果,一个是关于肽类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
两个研究成果能够获奖自然是意义重大。
前者能够用来帮助生产人类急需的生物燃料和药物等等,毕竟酶是生命最锋利的化学工具。
而后者则有望帮助人类抵御多种疾病,其中包括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是转移性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