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时羡便是刚刚一不小心着了道,形式很简单的知识考察选择题,偏偏一点印象都没有。

    当然没做出来固然存在客观因素,但他对教材掌握的程度不够深确是主观因素。

    他无法甩锅,只能选择接受。

    “书本没吃透。还得继续看几天。”陆时羡得出结论,将研读教材列入了计划里。

    陆时羡再抬头去看时间,距离吃饭还差点意思,今天的学习安排已经完成了。

    陆时羡继续拿出《植物学》开始研读。

    昨天的笔记还停留下在绪论里。

    一般的人可能会跳过绪论直接看正文章节。

    但陆时羡觉得这里面蕴含宝藏。

    植物概述、生物分界、植物学内容和分科他已经温习多遍,不必多说。

    关键的就是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趋势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俗话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他不是不喜欢历史,只是没碰到感兴趣的历史罢了。

    你问为什么周幽王出生年月多少,姓甚名谁,谥号是什么?

    有多少人知道?

    但若是问起周幽王怎么灭国的,基本上没人不知道烽火戏诸侯。

    同理而已。

    历史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认识历史,而是为现在的人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行动的纲领与工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