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阿萝开蒙之时,江氏曾手把手地教过她识字,而后还省吃俭用地攒下了银子给她买来字帖照着练。
但是读书习字在江氏看来是必要的,可琴棋画却是可有可无了,毕竟他们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还是认认真真地把日子过好,给阿萝攒些嫁妆才是最重要的。
而因为画画功底的不足,阿萝为了完成她的书,便只能在河西县的书院中寻找会画工笔画的学子。
当郭显之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的时候,瞬间就引来了各方学子的关注。
有些跃跃欲试的学子不敢直接找到县主府毛遂自荐,只得在县衙排着队等县令的到来,都希望自己的学识能受到县主的赏识。
于是在消息传出的第二日,郭显之就带着几个学子找上了阿萝。
阿萝看了他们临时作的许多副花鸟画,挑来挑去最终选中了一个名叫郑玉的学子。
这郑玉虽说还在镇上的学府念书,可年纪却已经有二十大几了。
他的遭遇与江青松颇有些相似,连考了数次都没能榜上有名,可却还是不肯放弃。
当他听闻河西县主正在寻找为她的书画图的人,第一时间就找上了郭县令。
如今距离下一次乡试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因此倒是可以腾出些时间来做些旁的事。
眼下还刚立春不久,阿萝预备种植的各种果蔬还没有开始育苗,因此他被选上之后便开始足不出户地苦练植物工笔画,用功的那股子劲甚至要比原先挑灯夜读的时候还更足。
为地里的植株作物作画可不比为诗词歌赋配图那般,阿萝首先看中的便是对于实物的还原度,美观倒还在其次。
她所写的书是科普类型,因此最为注重的一点便是严谨真实。
郑玉听了阿萝的要求之后便开始每日背着工具去郊外写生,随便往一块石头上一坐,便开始动手练习绘画地里的各种野花野草。
如此练习了一个月有余之后,阿萝终于将他喊到了县主府内。
此时草长莺飞,正在县主府后院的小菜圃中育苗的种子已经长出了极其细嫩的小芽。
由于在植物的各个生长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管理办法,因此郑玉不论是画哪一种植株,都需要跟随着植株生长的过程,将各种不同的形态都画下来。
因此阿萝特意在县主府的后院中寻了一间屋子给郑玉暂住,为的就是让他能够减少来回奔波的次数,能时刻观察一天一个样的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