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王朝末年之时,总有人感慨人心沦丧。
但什么是人心呢?
简单来说,也就是士农工商之心。
如果再精确一点,其实无非就是士、农而已。
前者掌握了极大部分的权利,后者则承担了极大部分的生产任务。
并且后者也代表着天下间数量最多的一个群体。
黄巾之乱爆发,说明最底层的黔首小民对朝堂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凉州之乱的爆发,则说明一部分“士”也开始对汉室绝望。
事实上黄巾之乱还没有平定的时候,凉州就脱离了朝廷的掌控。
中平元年十一月,羌人北宫伯玉、李文侯起兵叛乱,自号将军。而他们叛乱之后便劫持了边章与韩遂这两位凉州名士,让两人统领军政,一同作乱陇右,先后斩杀金城郡太守陈懿、护羌校尉泠征等地方长吏。
当然,边章与韩遂两人最初是被裹挟从贼。
虽然两人后来将错就错真的造反了,但最初或许并没那么想反。
如果魏哲是个方士,或许还能神神叨叨的说汉室气数未尽。
但是几年之后的张举、张纯叛乱,那就真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要知道张纯可不是白衣儒生,曾担任过中山相的他是货真价实两千石。
至于与他一同叛乱的张举,也曾经担任过泰山太守。
当这种两千石高官都开始反叛汉室了,那说明汉室真的没有基本盘了。
因此之故,在邸报上看到张举的名字后魏哲不禁油然而生一种紧迫感。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