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劝降不成,再与他一战也不迟。
可一听到要去隋军大营劝降秦昇,李密麾下一众幕僚全都沉默了。
虽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可如今两军决战在即,谁还管得了这么多,说不定隋军那边就等着杀一个瓦岗使者祭旗,以壮士气呢!
即使他们不杀使者,到为了羞辱瓦岗军,剃光使者的头发,或者割掉使者一只耳朵,也是大大不妙呀。
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轻易毁伤。
眼看这些幕僚一个个沉默震耳欲聋,李密心中不由涌起一阵怒意,正欲发作,记室参军祖君彦却主动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去一趟隋军大营,替魏公劝降敌将秦昇。
祖君彦是李密的心腹,李密本不想让他冒这个险,但眼见其他人都没胆子去,只能勉为其难同意让祖君彦做瓦岗军的使者去劝降秦昇。
……
隋军大营内,当秦昇得知李密派来的使者名叫祖君彦,忍不住笑了。
因为他知道,如果皇帝杨广知道祖君彦来找自己,一定会立即下旨让自己将这个祖君彦给碎尸万段。
原因很简单,就是大业十三年李密曾让祖君彦起草过一份讨伐杨广的檄文,即著名的《为李密檄洛州文》。
而檄文中出现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后世人根据这句话,创造出了一个成语叫“罄竹难书”,让杨广背负了几千年的骂名,杨广如何能不恨他。
不过大战在即,秦昇并没有什么心情见祖君彦这个成语创造者,因为既然无意投降,那又何必浪费时间呢!
因此,秦昇并没有让祖君彦进入隋军大营,只是让身边的亲兵带了一张字条给他。
祖君彦没想到秦昇连见自己一面都不肯,这让他事先准备好的满腹劝降之辞完全没有了任何用武之地,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怀着满心不甘,他打开了秦昇托亲兵送来的字条,却一下子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