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作为大隋的天子,既不希望将一个分崩离析的江山传给自己的皇孙,也不想让自己死后无颜去见杨家的列祖列宗。
因此,如今秦昇已经被他视为重整大隋河山的最后希望,对他的期待甚至更甚于当年的张须陀。
毕竟张须陀虽然勇烈善战,身先士卒,深得将士拥护,可他终究是勇而无谋,否则也不会中李密之计,最终落到一个兵败战死的下场。
相比之下,秦昇虽然年轻,可不仅勇武不下张须陀,为人更是颇有谋略,极善用兵,堪称就是上天赐给他和大隋的卫霍。
有秦昇在,何愁天下匪患不平,何愁大隋江山不宁!
而秦昇听到杨广要派自己去剿匪,也丝毫不感到意外。
毕竟他来江都投奔杨广,本就不是为了待在杨广身边当他的禁军统领,而是想要匡扶天下,立不世之功业。
“臣自投效陛下以来,未立有尺寸之功,却得陛下如此优待,臣一直心有惭愧。
如今陛下派臣去剿灭乱匪,臣定当竭忠尽智,为朝廷扫除乱匪,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以报陛下之恩。”
“好!朕等的就是爱卿这句话!”
听了秦昇的慷慨之言,杨广自然是龙颜大悦,随即沉吟道:
“李子通窃据海陵,威胁江都安危,爱卿不如先将他给剿了吧。”
听到杨广要自己去剿灭李子通,秦昇依旧没有一丝意外。
在后世有关隋唐的小说和影视剧中,李子通是个连路人甲都算不上的存在。
但在历史上,他也是隋末一个经历颇为丰富的枭雄。
他早年追随一个名叫左才相的起义军首领,在齐郡长白山一带反叛官府,因为武力出众,得到了左才相的倚重。
与其他起义军将领的凶暴残忍不同,李子通为人宽厚仁慈,因此不少走投无路的百姓竞相投奔他,使他很快就拥有了超过一万的部众。
可也正是因为他实力的急剧膨胀,引起了左才相的猜忌,逼得李子通只能率部众脱离了左才相,南渡淮河去投奔杜伏威。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因为跟杜伏威有了矛盾,派兵去伏击杜伏威,致使杜伏威重伤落马,若不是手下将领王雄诞背着他拼死逃脱,恐怕日后纵横江淮的杜伏威就要死在他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