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说得对,是尸解!”
几人闻言纷纷来到了壁画前,通过壁画上的图案,总算是梳理清了脑海中所有的疑惑。
“明万历34年,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下,进驻了一个专职守护清朝陵寝,也就是永陵的机构,该机构被称之为守陵人。
而现今的河沟子村在当年就是守陵人的村庄,守护人员最多时甚至能达到三千人。
这个壁画描述的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努尔哈赤时代的一个故事。
努尔哈赤的伯父名为‘班布里’,有一次班布里家中的一个奴隶犯了罪,跑到努尔哈赤的院子躲起来。
班布里要求努尔哈赤将奴隶交出来,但努尔哈赤并没有如此。
愤怒至极的班布里不顾努尔哈赤罕王身份,在其门前的廊柱上砍了三刀,扬长而去。
第二天,努尔哈赤将此事公之于众,并处分了班布里一家,将代表其身份阶层的红带子降为紫带子。
按照清朝规定,黄带子身份最高。
主要是努尔哈赤及嫡亲兄弟以下子孙佩戴。
而其叔伯兄弟支系为红带子,位分相对低一些,紫带子则要更低。
但这并不是最严重的惩罚,努尔哈赤当场下令不允许班布里家族姓爱新觉罗氏,要改姓觉尔察氏,并罚其守护皇陵。
从那之后,班不理及其家族,便开始成为了清永陵的守陵人。
接下来的壁画画风不再那么鲜亮,而是变得逐渐暗沉了下来,主要描绘的是该家族成为守陵人之后的生活。
地位扭转之下,一个曾经尊贵的家族如今没落到尘埃里,也让这个家族的后人,心生憎恨之意。
直到他们得知了一种方法,尸解成仙!
尸解成仙和白日飞升是民间最广为人知的两种成仙方式,尸解成仙是死后脱去肉体成仙的方法,在很多古籍中都曾提到相关的例子。
尸解,兵解,水解,火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