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戏台终于搭好,方向朝西,一看就是专门唱夜戏的白虎台。
家里的老人都不忘叮嘱自家孩子,谁也不许到戏台那儿听戏,更不许在那附近逗留。
趁着白天的时间,老班主还带着徒弟们拜祖师开台,这是每一次唱戏前定下的规矩。
三拜过后,那两口子又张罗着戏班子进屋吃饭,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就等着黑夜到来时,登台唱戏。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两口子当得知今晚有一出戏是包公扮相的时候,说什么也得换掉。
民间一直有个传说,包公日断阳夜断阴,甚至曾有戏班子唱包公戏唱的太好,真的引来了鬼递状子。
不过这其中真假很难考究,但从这两口子的态度来看,分明是在心虚什么。
可惜老班主已经年纪大了,不想摊事儿,只想唱好自己的戏,守好这个戏班子,因此哪怕临时换戏,也毫无怨言,只求一切顺利。
纵然是白天,整个村子也是死气沉沉的,基本上看不见有人来走动。
这种情况可不多见,毕竟民间一直有个说法叫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
这要放在别的村子里,但凡谁家有点事儿,全村老少都得出力。
怎么偏偏这户人家家里的老太太走了,村里人反而个个都躲着走呢?
老班主自然也发觉了此事蹊跷,但他压根就不想去多管闲事,甚至还嘱咐徒弟们,谁也不要瞎说,只管唱戏,唱完戏拿钱就这么简单。
寂静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随着夜幕降临,整个村子都黑了下来只有戏班子处灯火通明。
戏台之上乐器声响,老班主这帮徒弟们也算是使尽浑身解数,只是这台下放了几十把椅子,却空无一人。
唱戏的声音与村头黑狗的狗叫声混杂在一起,随着风刮掉了后侧的坟山,也就散了。
戏班子的演出开始了,老班主站在台前,手执鼓槌,敲响了开场的锣鼓。
随着锣鼓声的激荡,戏台上的演员们身着戏服,粉墨登场,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台下的空椅子仿佛成了无形的观众,静静地聆听着每一个音符,每一段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