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瑾迅速想通,努力扯下嘴角露出一个还算温和的笑容,恢复好兄长人设,“三弟回吧,皇兄不打扰你了。”
百里靖挺着高傲的小脖子扬长而去,同尘爬起来一溜小跑跟上。
他后来才知道,他狭隘了,老大简直是个大好人!最起码为他的就藩梦想提供了坚实的台阶,他下次遇到了脖子肯定不扬那么高。
前朝再一次请皇长子就藩的时候,这回皇帝还没表态,就有大臣主动越过敏感的嫡子老二,提出:‘皇三子已到就藩年龄,不如和皇长子一同出发。’
提议皇长子就藩的可能是崔氏的人,拖上百里靖的,那还是王氏居功甚伟。
人家都没提嫡子老二和老四,先抛开了主要矛盾,直接提老三。
再怎么宠爱王夫人,老大婚后也拖不得了。至于添头老三,皇帝没用思考一秒,直接就准了。
很快前朝就传来消息,皇帝和王夫人爱子百里瑾封豫王,封地豫阳,大婚后就藩。
皇帝买糖人送的添头儿子百里靖,封琼王,封地琼州,同豫王一起出发。
唯一不同的是,百里靖迟迟没等来正式旨意。
听到消息的百里靖一边噘嘴嫌弃琼王不好听,一听就不富贵,一边害怕就藩这事出了什么变故。果然,前边的皇帝旨意很快又改了。
本来琼州那地都快到空无人烟的南疆了,大臣们一听这安排,估计这皇子这辈子皇帝是不准备再见了,已经约等于发配了。
封个琼王,也没像人家豫王那里经过多边角力,有同意有反对的,很是拉扯了好几天才定下。
毕竟豫阳是块富饶封地,引的后宫前朝风起云涌。有儿子的使劲儿想给儿子留着,天下诸侯割据,好地方封一块少一块;没儿子的使劲为以后有儿子了…再说。
而琼州根本没人抢。
皇帝都不心疼儿子,大臣们更犯不上。
本来以为可以就这么草率又愉快的定了,结果要正式拟旨了还真有人反对。
兵部侍郎进言:皇三子母家魏亭侯列兵据守西南,离琼州过近,请陛下为皇三子另择封地。
等前面终于传来旨意,宣皇三子建章宫觐见,百里靖一路心都是悬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