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静电处理都算是小意思,亨利直接搞出实验室等级的多用途离子处理系统。
可以说为了搞定自己所设计的这套音响设备,亨利可是用上了电子、材料、化学等跨多个领域的知识。
有很多甚至是只有大学论文中的一篇猜想,别说商业化的产品了,实验室有没有搞出同样的东西来都是个问题。
别以为亨利这么做,是在挥霍自己的超级大脑能力,以及浪费时间。
这就好像博通百家的武术高手,总要通过实战或相似的挑战,让自己将这百家武艺融会贯通,打出自己的风格。甚至还能进一步开创一门新的功夫。
假如没有任何用途,亨利从图书馆中得到的不过是某本书的知识,或某篇论文的内容。自己就算可以倒背如流,那也是一段段的。
但是为了搞出一套能让自己满意的音响系统,亨利就必须考虑房子的布局以及可取得的材料,思考在自己的能力与财力下所能做到的程度。
那一本本书与一篇篇论文就在实操中融合在一起,最终体现在亨利做出来的东西上。
甚至在过程中,亨利不断思考着有没有更好的做法?能不能得到更佳的效果?这些要求还催促自己突破已有的知识,朝着未知领域去试验,得出更好或更坏的结果。
难怪人家都说,欲望是科学进步的动力。没有需求与问题的情况下,人根本不会去思考属于未知的部分。
要知道自己跟大超相比,可没有北极的孤独堡垒那个氪星科技储备基地能够利用。要是自己不读书、不思考,空有一颗超级大脑,依然会比不上现在的地球科学家们。
而且为了这套音响系统,亨利首次体会到穿越前从未有过的思考方式。
自己在穿越前的生活,一直是一个末端的‵使用者′。不需要去创新;甚至所谓的解决问题,也只是从既有的前例中找到类似的模板套用而已。
但是当有足够多的知识做基础的时候,面临一个问题,现在的自己除了可以直接了当地给出一个利用已知方法的解决方案外,还会有一些额外的‵灵感′。
这个灵感可以引导自己找到更好的方法,或是得到更好的结果。而且这些想法不会是那种没有可行性的异想天开,而是具备着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真正有可能成功的那种。
以前的自己从来没有体会过什么叫做灵感,就只是靠套公式、套模板的方法,来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而自己的低端工作,确保了自己不会遇到那种没有解决方案的问题。就算真遇到了,工作性质又让自己可以随便给出一个答案,就看老板愿不愿意采纳。
假如老板不愿意,也顶多是打回票重做。然后在时限之前,从很糟糕跟不那么糟糕的选项中,挑选一个自己能接受的结果。
想做到尽善尽美也不是不行,就是花时间打磨,或是另请高明。反正老子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