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不知该当何处,便打算当真如表婶所言,跟着面前有相救之恩的公子去了。
就算是当侍妾,也罢。
晁华清却道,自己无心于此。
若她不嫌弃,便将她引荐去江州一处认识的好友家中做织女。
她当然也看得出,眼前这位公子品行端正,为人更是正人君子。
既然对方都如此说,她又何必纠缠。
当即就答应了对方的引荐,并对其行了一番大礼。
临走前,她才问他,“不知公子贵姓?”
晁华清微微一笑,只道:“在下单姓一个晁字。”
此后,她便带着晁华清的引荐信去了江州。
在江州,她得知,那位救下她的晁公子名叫晁华清,乃是礼部尚书之子。
她当时就在想,不愧是礼部尚书之子,如此的端正高洁。
再后来,她积攒了些银两,打算回太祀开个织坊,顺带也能回去给晁公子谢恩。
岂料再回太祀,却听闻礼部尚书一家都被流放。
而那晁华清,已经死在酒巷。
她对此感到万分惊讶,更加难以置信。
晁公子这样的人,怎会死在这种烟花柳巷之地。
当初自己这个“送上门儿”的他都未曾接纳,没有趁人之危。
她觉得事有蹊跷,便来到此地多番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