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芳洲在波州营的烂账也有了结果。

    芳洲是朝廷流放到此处为奴的,不能轻易赎身回良籍,陆言锡便求沈怀沙将芳洲调出军营,做了自己的侍婢。

    很快就有人来接芳洲去驿馆,灵芝就退了老房子的租金,重新在驿馆旁边找了个房子住下。

    裴昼和姜芷在波州一连待了数月,一直在帮助波州营操练火器。沈怀沙将火炮和手铳等火器用于阵前,效果斐然。几战过去,海寇惨败,得十几年所未有之大捷。

    捷讯送到京师,朝野欣喜若狂。皇帝赵慎嘉奖了沈怀沙和裴昼等人,希望大家可以乘胜追击,早日将海寇一举歼灭,没想到丞相裴松却有了不同的看法。

    除了东南,西北也在用兵。这次海寇惨败,且得几年休养生息,不如见好就收,将所有的兵力和粮饷都挪到危如累卵的西北去。

    这两年各地不是干旱就是地震,收成不好,倘若南北同时动兵,国库只怕支撑不住。既然东南边患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紧张,不如就先换一换,将重心放在更危险的西北。

    赵慎在朝政方面一向都听裴松安排,偏偏沈怀沙那里出了岔子,死活不肯从命。

    沈怀沙洞悉东南局势。现在形势正好,倘若现在乘胜追击,有很大几率可以将海寇尽数剿灭。倘若现在鸣金收兵,虽然也可以暂时安稳几个月,可不出一年海寇就会卷土重来,那他们辛辛苦苦打出来的大好形势可就完全浪费了。

    沈怀沙一个个的折子往京城里递,都是请求再次出战剿灭海寇的。赵慎看他言辞恳切,也不好直接拒绝,又找裴松说合几次。

    裴昼也仔细观察过形势,东南这边只需乘胜追击,不消三个月便可彻底解决东南边患。倘若失去了这个机会,等朝廷将所有的兵力都调到西北,这边海寇再生乱,到时候朝廷腹背受敌,情况只怕更加危险。

    裴昼也写了折子送到京城,赵慎看完折子,更是下定决心想要说服裴松。

    裴松并不是完全不听劝的人,不过他早已经习惯了赵慎的言听计从,赵慎乍一违拗他的意思,他心中还隐约有些不太舒服。

    原本裴松已经决定好好考虑一下沈怀沙的建议,没想到沈怀沙性子莽撞,等了一阵子已经有些等不及。

    朝廷无非是因为几场大捷,料定海寇三两年内不敢再来犯边,那他干脆找人假扮海寇再闹几次事。到时候他要出兵,朝廷也不好说什么。

    沈怀沙自导自演的闹了一波,一边递折子进京,一边“大敌当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召集大军攻进了海寇的老巢。

    裴松那样精明的人,又岂不知这里面的猫腻?不过折子递来递去需要时间,沈怀沙动作又快,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将海寇问题彻底解决。

    裴松驳斥沈怀沙的文书还没有送到,沈怀沙的捷报就已经传到了京师。

    毕竟人家打了胜仗,裴松要再处置他,倒显得自己像是有意冤杀岳飞的秦桧。裴松咽下了这口气,还叫人将驳斥沈怀沙的文书给追了回来,亲自上书皇帝,请求嘉奖沈怀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