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薛怀仁在前,很多人都忽略了卢照龄。
实则他的付出一点不小,甚至是举足轻重。
新朝建立初期,因朝代更迭,无论地方还是朝廷都有很多官员短缺。
在此期间,并未举行恩科取士。
那官员该如何补充?
只能用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那便是举荐。
但这也不是随意而为,更不能随意任用。
关宁信任卢照龄,便让他举荐了很多官员。
他任吏部尚书已久,无论是地方官还是京官都了如指掌。
而他也确实没有偏颇,事实证明他举荐的多为可靠可用之人……
他是值得关宁信任的吏部尚书,在这方面都没有多操过心。
他比薛怀仁还年长,身体也比之差很多,可始终坚持着站完最后一班岗,直到国考结束。
这种作为让关宁很是感慨。
君与臣并不是对立的,最好的关系应该是,明君贤臣,相互成就。
他跟卢照龄就做到了这种程度。
“吏部的事情臣已经都安顿好了,就等着赵大人上任接手。”
卢照龄开口道:“其他事情都交代给了左侍郎李炳,他对吏部的事宜熟悉,有其辅助想必赵大人能很快接任。”
说到此处。
他又顿了顿,笑着道:“说起来,陛下当初还求过老臣帮忙,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李炳从兵部调至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