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便还算安逸,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辛九娘都觉得有些厌倦了,心想若是再等一等,她怕是都有些沉不住气了。
正是酷夏炎热时,人心燥热,元太妃将辛九娘给叫了过去,拿出自邵都而来,李太后亲笔写的信。
元太妃道:“信中说,魏祯帝刚刚大病了一场,愈发的潜心问道,不问政事,朝中勋贵纷纷成了两派,以三皇叔为首的一派坚定的站在陈贵妃这一边,主张让陈贵妃领养皇族旁门别支的孩子做皇嗣,另一派么,自是以李太后和靖国公为首的,属意正统,君王若无子,自该其弟承袭。”
先帝只得两子,除了魏祯帝就是端王。“三皇叔那边自然生怕我们夺得头筹,所以想以怀瑾为质子,去邵都,好以此控制住端王府,可另一方面,太后却觉得魏祯帝所剩时日怕是不多,你们也该动身过去,好占得先机。”
“你明白吗?”
去邵都?
辛九娘心中隐隐有些激动,可在太妃这儿,她知道她该尽量的表现出沉稳,道:“孙媳明白,孙媳应该同世子一起去。”
“不止如此,你还要带上维桢,他是端王府的嫡长孙,也是如今唯一的孙子辈,应该跟在你们的身边。”元太妃又说。
辛九娘怔然道:“依太妃所说,如今都城里该是最危险的地方,带上维桢,我怕……”
“若当真怕,你便好生的保护住他。”元太妃强硬说。
辛九娘不明白为什么要带着温维帧,他还那么小,不该过早的经历风雨。
可太妃的意思偏偏是没有一点点转圜。
辛九娘只好道:“是,那芸英呢?”
“芸英留在我身边,我会好好的照顾她,只是我想着芸汐也到了要嫁人的时候,你不妨带着她一起去。”元太妃说到自己的考量。
辛九娘虽也舍不得温芸英,却也知晓这个时候将她放在太妃身边是最好的,就应了下来。
等从太妃这儿回去之后,就让人唤了温芸汐过去,同温芸汐说起太妃的意思,道:“想来也是过不了多久,我们便要动身了,只是我想着在动身之前,无论合不合时宜,有些事情,也该做了。”
温芸汐道:“你的意思是,我们该动手了?”
“如太妃所说,如今京都那边已是暗潮汹涌,皇上一心问道,对陈贵妃已是不若从前上心,她势力也不若从前,又无子,不过是靠着三皇叔,太后已视她为眼中钉,若这个时候我们不动手,到时候远在万里,就是想怕也做不得什么。”
“不若趁着还有些时日,将未做的事情给做了,况且芸英既要留在鄞都,若王妃不除,她一个小孩子,岂不是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