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母把薛虯跟冯渊说的理由又说了一遍,又道:“便是出了孝期也不必忧心,只要你不愿意,那孽障不敢胡来!”

    英莲松了口气,提起裙摆跪下磕了个头:“奴婢愿意留在薛家。”

    薛虯和薛母并不意外,冯家虽好,到底只是做妾,好好的女孩儿家,若有旁的选择,谁会愿意为人妾室呢?出府另过虽然自由自在,但世道艰险,她孤身一个,只恐生出事端来。

    相较之下还是留在薛家好一些,既不过分束缚,也有大树可倚靠。

    不过英莲能下定这个决心也不容易,毕竟是为人奴仆,命运同样捏在旁人手里,倘若薛母变了心思,她的未来便不好说了。

    由此也可见她对薛家的信任与好感(薛蟠除外)。

    见她如此,薛母心中更加柔软,示意婢女将人扶起来,承诺道:“日后若遇到如意郎君,薛家照样好好送你出门子。”

    英莲细声细气地应了一声。

    宝钗拊掌笑道:“刚才我就说这丫头钟灵毓秀,合该是咱们家的人,可不正是如此!我瞧着她投缘,母亲不若把她给了我吧。”

    薛母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英莲暗自去看宝钗,见她不过十一二岁,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①,见之可亲。

    再想到住在薛家这几日,凡是提到大姑娘的,没有说一句不好的,谁说起她来都道温和大方,也十分愿意跟着这样一位主子。

    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薛母又问英莲的年岁和名字,英莲细声细气道:“爹说我今年十二,没有正经名字,平日大家叫我三妞。”

    薛母叹了一声:“年纪也就罢了,没有名字到底不便宜,不若先起一个叫着,日后知道本名再改。”

    英莲连忙拜下:“求太太、姑娘赐名。”

    “这一时半会儿,我也不知起个什么名儿给你。”薛母看向宝钗,“既是你的丫头,还是你给想一个吧。”

    宝钗也不推辞,思索片刻后道:“你品貌出众,恰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中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屈大夫在《离骚》里写‘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依我看便叫香菱为妙。”

    薛母拊掌而笑:“不错不错,这个名字正适合。”

    薛虯心中惊讶,没想到出了这么多变故,香菱还是叫了原著中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