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前几日黄清若到公主府中见她,今日的管乐公主更与从前没两样,进宫途中自若地与黄清若谈论起此次南蛮国使臣进京的仪仗作派。
管乐公主似乎已想通了,主动道,以她一人,换取和南蛮国的和平,边关百姓该感谢她。
但黄清若相信管乐公主不可能不明白,签订的盟约是否能够履行,真正靠的不是和亲,而是两国君主的信用。南蛮国上任皇帝,可是干过背信弃义的小人之举。
管乐公主一名弱女子,去了南蛮国,届时南蛮国要毁约,她非但起不了任何作用,反倒会有生命之忧。
黄清若未与她谈论这些、破坏气氛、扰了她的心情,继续听管乐公主笑道,听闻和亲的那位皇子相貌还算英俊,年纪也与她相当,并非糟老头子,她不过就是多收一个面首。
收的还是异国面首,扩展了她公主府中面首的品种。
……品种。黄清若心中暗忖,南蛮国的皇子,活该配以“牲口”之名。
管乐公主畅想着嫁过去之后如何搅得南蛮国那位皇子的后院鸡犬不宁,靠在了黄清若的肩头。
黄清若回应不了太多,与她聊些无关紧要的,譬如询问管乐公主需要什么礼物,小路随想送她出嫁之礼,也列举了小路随的那些烂漫的想法。
管乐公主听得乐呵呵道:“我倒想将你儿子拐了去,你怕是该与我拼命。”
黄清若因管乐公主的玩笑之言,脑中闪过一道灵光:“你想拐去,我必是拼命,但你若是怕途中孤单,倘若太后允许,我们母子俩倒可以随行陪嫁仪仗,送你一程。”
随行的仪仗队,一般送至两国的边界为止,仪仗队便折返,仅留陪嫁的丫鬟和嬷嬷等人继续前往南蛮国。
她若能利用这个机会,兴许可以带着小路随逃离京都,找个地方隐姓埋名,躲避梁京白。
若是太后能下懿旨,即便梁京白猜到她想带着小路随跑,也是无法抗旨的。途中又有仪仗队的保护,梁京白暂时奈何不了她,她至少能争取出逃跑的机会,不必像现在这般只能坐以待毙。其实她被抓住没关系,只要小路随平安,只要小路随不再被梁京白拿来要挟她,她就算死也无妨。
当然,风险也是很大。要是小路随没逃成功,她们母子俩都被梁京白捕获,梁京白怕是会因她的逃跑行为,伤害小路随……
“当真?”管乐公主好似听进了黄清若的提议。
黄清若只有三日的时间,容不得犹豫不决,引导性回道:“公主殿下若有需要,跟太后或者圣上请旨便是。”
进宫后,黄清若先随管乐公主去到太后寝宫。
给太后请安过后,管乐公主当真迫不及待地与太后提了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