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和的脸色微微有些难看,他紧握着拳头,手背上青筋暴起,似乎想要反驳,但脑海中反复思量,又一时找不到有力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只能默默地站在原地,内心满是不甘。
嬴恪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神色平静如水,待众人的议论声稍歇,他抬手轻轻敲了敲桌面,声音沉稳而有力:
“诸位稍安勿躁。杨将军的计策,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其对地形的利用和战术的构思都十分精妙,只是其中风险确实不可忽视。先暂且放下,我等再听听其他良策,大家继续畅所欲言。”
众人纷纷正襟危坐,整理思绪,气氛再度热烈起来。
主张挖掘陷阱的将领站起身,情绪激动,双手在空中比划着:
“我们在匈奴行军必经之路,每隔十步便设置一个大型陷阱,陷阱底部插满尖锐木桩,上面覆盖树枝和茅草,伪装得与周围地形无异,任谁也难以察觉。
匈奴骑兵向来勇猛,冲锋在前,一旦踏入陷阱,必然人仰马翻,阵型大乱。此时,他们阵脚已乱,士气低落,我们再趁机出击,以逸待劳,定能事半功倍,给予匈奴沉重的打击。”
而提议联合游牧部落的将领则自信满满地说道:
“边境有不少游牧部落,长期受匈奴欺压,敢怒而不敢言,对其心怀怨恨已久。
我们许以丰厚的财物、与战后匈奴土地,再派遣能言善辩之士前去游说,定能说动他们与我们结盟。
如此一来,匈奴腹背受敌,内部又生嫌隙。他们本就是松散的联盟,一旦出现裂痕,联盟一破,便如一盘散沙,再也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到时便不足为惧。”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议事厅内弥漫着紧张而热烈的气息,各种战略构想在空气中激烈碰撞,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这里悄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