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言蜚语**
晨光初透,养心殿的琉璃瓦上凝着霜花。晴岚立在廊下,指尖摩挲着袖中那封密报——江南织造局的账册誊本上,赫然列着三千匹贡缎的亏空,而每匹缎子的暗纹里,都绣着“忠勤伯府”的徽记。
“娘娘,咸福宫那边……”贴身宫女秋棠快步走近,声音压得极低,“今早各宫都在传,说您借着办学堂的名头,私吞了内务府三万两白银。”
晴岚轻笑一声,将账册递给秋棠:“去把上月各省女子学堂的拨款账目誊抄十份,午时前送到军机处各位大人的案头。”
她转身望向太液池上未化的薄冰,眸中闪过寒芒。忠勤伯纳喇氏,这位曾带头反对女子学堂的宗室老臣,倒是把“贼喊捉贼”演得淋漓尽致。
---
**2.御前博弈**
养心殿内龙涎香缭绕,乾隆执朱笔的手顿了顿,看着跪在御案前的忠勤伯:“你说皇贵妃借办学贪墨,证据何在?”
“回皇上,老臣府中管事亲眼见着——”
“皇上!”殿门忽地推开,晴岚捧着镶金木匣盈盈下拜,“臣妾听闻忠勤伯要献上江南新贡的云锦,特来开开眼界。”
乾隆挑眉,示意太监打开木匣。猩红锦缎铺展开的刹那,忠勤伯的脸色陡然惨白——缎面暗纹中的伯府徽记,在阳光下纤毫毕现。
“这纹样倒是别致,”晴岚指尖抚过缎面,“只是不知忠勤伯家的织机,何时挪到江宁织造局的地界去了?”
---
**3.釜底抽薪**
三日后,神武门外贴出皇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忠勤伯纳喇氏督办贡缎有功,特赐其嫡孙女入读京师女子学堂……”晴岚站在角楼暗处,看着百姓围着皇榜议论纷纷。
“娘娘这招妙极,”秋棠递上暖炉,“纳喇氏若再阻挠办学,便是打自家孙女的脸面。”
晴岚拢了拢狐裘,目光扫过远处捧着《女诫》匆匆走过的秀女们:“派人去江宁,把织造局那些绣着各家徽记的料子,统统裁成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