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乌俱乐部文学世界>玄幻小说>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小说 > 第三十一章 在人掌中神灭战
    对于一个📡🜗🂏独裁性质的政权,伴随着权力的强化,往往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收紧。在一段时间里,蔡元培与蒋介石集团,除了民主与独裁之争,他的“教育独立”的主张与蒋介石集团的“党化教🐗育”政策也越来越格格不入。

    “党化教育”,也被国民党人称之为“训政”,是指国民党政权按照🃌🖛蒋介石“以党治国”的主张提出的教育方针。

    蒋介石集团的党化教育,重点是中小学和中等师范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其时间上主要是1923至19🗱🟛🝳54年,共31年。由于蔡元培等自由知识分子的顽强抵抗,抗战爆发前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在大学里则要宽松得多。

    甲午战争后,严复提出了“公民教育”的概念。民国初,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期间,政府编写了中小学公🗱🟛🝳民🌯教材,此后,全国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公民教育运动。🗙🜄

    伴随着封建的传统道德理念和封建专制制度一起进入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规范人的行为,告诉人们,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做,也就是对民众进行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教育,这无疑是进入新的时代必须要做的事。

    公民教育是独立的,它并不需要对政府唯命是从、俯首帖耳,它所从事的是民智开启和理性教化的事业⛧🜯,因此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对宣传保持较🖍强的独立思考和认知识别。

    这种必须的🆂🌳🃈公🙖🊛民教育和蒋介石集团的党化🛆教育是风马牛不同的两回事。

    北洋军🗸☶阀时期,教育界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北洋政府对于学校管理基本上采取了“放任态度”,希望学生好好读书,不要过多关心国家大事,以免造成社会动乱💸。可以说,这是蔡元培在北大提🐗出“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

    这一时期,称🙖🊛得上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较为宽松的时期,从而也是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想最活跃、最开放🗱🟛🝳的🌯时期。

    蔡元🁦🈂🞭培曾感慨的回顾那一时期:“那时候,思想和言论的自由,真是达到近乎极点。”

    1924年,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便着手对整个社会进行控制,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推行党化教育。主要是通过组织手段,将学校变为党的政治工具,通过调换校♲长将非国民党人管理的学校改为国民党可控制的学校,在所有国民党控制地区的学校开设“三民主义”之类的课程,灌输国民党的政治主张。

    1927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举行的中央教育行政大⛓🚁会通过决议,要求所有大、中、小学的教职员和学生全部加入国民党;另一项决议规定县视学或督学兼任县党部🁻🋃🖪组织部官员,到各校建立区分部和宣传党的纲领。

    1927📡🜗🂏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制订了《学校实行党化教育草案》,为全国推行党化教育的开端。草案规定,先在浙江、江苏推行。规定以国民党训练党员的方法训练学生,以国民党的纪律为学校规约;对学生灌输“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法西斯主义,推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所谓“新道德”等。实质是要使学校教育国民党化。

    一些地方行动也闻风而动,如上海市成立“🅈🄦党化教育委员会”;浙江省制订《实施党化教育大纲》,要求中学以训🔃♢练党员的方法训练学生,用党的纪律规范学生的行为。

    此📓种对文化教育🜋🀩⛆的🚁🐛法西斯统治,一开始便遭到蔡元培等进步人士的抨击。

    1927年10月,光华大学校长胡适发起批判和抵制党化教育。1928年3月,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杂志,其《人权论集》直指国民党的“训政”。他们较早意识到了党化教育的危害,要求恢复公民教育。

    1928年5月,在国民政府大学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在蔡元培的主导下,通过废止“党化教育”,实施“三民主义教育”的议案。从而部分恢复了🖔公民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精英治校、教🛪🟎🜃育家管理教育,但国民党政府对学校的控制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1928年9月15日,国民党中央党部指令全国学校增加党义课。此🔀♊后,北伐📶🟔🜻战争打到哪里,课程就开🗱🟛🝳到哪里。

    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课程计划🅤🈞⛂规定,党义是高等及初、中等学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开始收敛北洋政府的“放任态度”,实行“严格主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