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大洋彼岸著名科技期刊《自然》发布的一篇名为《大脑中特定的β淀粉样蛋白会损害记忆力》的研究论文,将阿尔兹海默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文章指出Aβ蛋白的一种寡聚物Aβ56能够引起记忆障碍。
论文的核心内容是,研究人员将Aβ56提纯出来,并注射到了幼鼠体内,发现幼鼠的记忆能力出现了严重缺陷。
这就相当于直接说明了Aβ56是阿尔兹海默的致病原因。
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主流的阿尔兹海默症治疗技术,便是围绕研究Aβ56的靶向药物展开的。
毕竟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道理舍近求远。
然而长青生物的相关研究项目,走的就是这样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道路……
虽然仅仅只是病症的预测技术,但是预测技术,完全可以看做是治疗的“前置”技术。
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如果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那么得出的永远都是错误的结果……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另辟蹊径的研究方向……”
郑教授脑子里又忍不住浮现刚刚看到的那份资料内容来。
一字一字,仔细琢磨一番之后,他倒也不得不承认,这种非主流的研究方向,也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
近些年来,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数量不断增长,现如今,全球每3秒就约有一人患阿尔茨海默症。
预计到2050年,该症患者人数将增加至1.52亿。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刚性需求之下,医药巨头们前仆后继,涌入该领域的药物研发。
相关研发进入了大航海时代。
然而……罗氏、辉瑞、礼来,无论投入多少人才和资金,这些出海的巨轮们却是集体折戟沉沙!
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特效药物能够治愈阿尔兹海默,过去的十多年里,百余款新药均研发失败,临床失败率高达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