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拍摄周期预估在五个月。
况且,像今天这种情况也不会每一场戏都是如此。
刘毅守自然是明白今天这场戏,李亦为什么要反复的拍,但他可以和张颖儿说,不能和在座的这些人说。
所以,大家也只当刘毅守是在稳定军心。
美工组的组长道:“咱们现在都进组了,刘导,您就给我们透露个准数吧,不然有活找上门,我们也不敢接。”
《庆余年》的剧组配置挺厉害的,都是从业多年的技术人员,有资历也有能力,根本不缺活干。
“真的,只要没有别的意外……呸呸呸!”
林海也是比较信影视圈沾点玄学的人,说错话了连忙呸了几声,嘴里念念有词“有怪莫怪”,才继续道:
“反正亦哥儿的戏拍非常快,在他的脑子里,已经有了完整的成片,不会有太多的剪余片,这么跟你们说吧,之前夏洛拍摄的片比几乎是5:1。”
剪余片意思是没有放进正片里面的拍摄素材。
而片比是拍摄素材和正片的此例。
“什么?”
“真的假的?”
听到夏洛的片比,其他人都惊呼出声。
在胶卷时代,为了节省制作成本,国内电影的片比通常都是在5:1到8:1左右。
至于如今,其实基本上已经很少会用到片比这个词了,一部电影数百个小时的素材都是正常的事。
像叶建华那种,一部电影动不动就拍好几年的,要是文青病犯了,几千个小时的素材都有可能。
而夏洛电影总时长104分,也就是,总素材也只有不到十个小时,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虽然剧组的工作时间要比开机拍摄要长的多,素材时长短,不一定就会拍的快,但这也证明李亦不是那种每一场戏都要反复斟酌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