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一直将这封信贴身收藏,但是刚才见到赵彻的时候有些太激动了,就忘记了这件事。
直到赵彻提到缺少教育资源的时候,小牛才想了起来,连忙将信掏出来递给了赵彻。
“夫子的信?”
赵彻接过那封写着赵彻亲启的信件,然后打开将里面的信纸拿了出来。
只是看了一眼,赵彻就忍不住鼻子一酸,眼睛红了起来。
难怪,难怪孔鲋在接受了大秦如此先进的医疗条件,再加上赵彻强行出手为他续命之后,还是只坚持了那么几年就去世了。
原来,孔鲋早就看出了大秦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之后高等人才的缺失,而赵彻心忧社稷,根本没有时间去教导出一批合适的人才来。
而诸子百家之中又互相你争我斗,没有多少人是真心想要将九年义务教育搞好的。
于是,为了帮助赵彻,孔鲋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间里,透支了一切潜力,不断的学习研究这些最新的知识,然后将其编篡成教材。
并且,在编篡教材的过程中,孔鲋还挑选出了一批十分优秀的人才,这些人都是真正将教书育人作为崇高信念的师者。
孔鲋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对他们倾囊相授,并且让他们也在和自己共同学习这些最新的知识。
而这些人,就是孔鲋留给赵彻的最后一份礼物。
这位孔圣后人,儒家大贤,赵彻封圣之路的开拓者,最终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了赵彻的理想,为了孔圣的理想,付出了自己最后的余光。
“滴答!”
一滴清泪从赵彻的脸上划过,打湿了手中的信纸。
手上这一张薄薄的纸张,此刻在赵彻的手中却显得格外沉重。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后世那么多人无数次的唾弃蔑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依旧能够长盛不衰,存在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髓与血液当中。
因为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无数像孔鲋这样的先贤,他们会付出自己一生的精力和心血,来不断的践行着先祖的意志,为所有人点燃并传承这份沉重的薪火。
儒,不仅仅是一个字,他更代表的是一种思想,一种信念,一种只存在于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