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会让人抓住把柄的,还顺便把债券推销了,一箭双雕。
谢国明还看出了宋晨的困扰,告诉他这群村民都很富裕,买几十贯的债券对他们来说就是九牛一毛。
宋晨不由得对‘南宋首富’竖起大拇指,居然把这群村民弄成了投资人。
后面几天事情自然进行得非常顺利,十万贯的目标就这么达成了。
按照之前的约定,募集成功之后临嘉马路就可以正式动工。
不过还有一大问题困扰着宋晨,那就是劳动力不足,本来也有许多老临安报名的,可修公路是重体力活,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劳动力。
可小临安们呢,从小生活在天子脚下,他们要求也高,至少要月入三贯对他们才勉强有吸引力。
可宋晨预算有限,定的是月钱二贯,这样一人一月的工钱提高一贯,听着不多,仔细算算就晓得要多耗多少贯了。
工程至少需要一年的工期,那就需要近二千个劳动力,那么一月就要多付二千贯,一年就是二万四千贯,这就会严重超出预算。
不是宋晨太吝啬,现实如此。
威淳四年,三月祭丑,淮河大水。
淮东西路的大部分地方完被大水淹没,沿着到临安土路望去,是看不到头的逃荒之人,他们的神情绝望,面有菜色,脚下的路被连续几天的大雨淋成了稀泥地。
像这样的场景,在南宋还有好多地方。
朝堂上,还是那个一上朝就盼着喊退朝的皇帝,哈欠连天地看着下面的臣子们,脑袋里是退朝后要干的事情。
“皇上,临安最近几日街道上布满了逃荒的百姓,可能构成不安定的因素,臣请出动禁军驱赶!”御史中丞章鉴出班奏请。
他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叽叽喳喳地讨论,却不肯表态,这几天饥饿的灾民与临安的本土居民发生冲突几乎没有中断过,杀人案都有三起了,伤人抢劫更是几十起,偷窃更是数不胜数。
其实几乎大家都是像章鉴这么想的,只是不敢堂而皇之在朝堂上讲出来。
还好,终于有只出头鸟把这件不敢提又必须提的事情摆到朝堂上来了。
把可怜的灾民赶出临安城,这对自己官声影响可是极坏,章鉴不愧是个敢于直谏之人,这回他当的这个出头鸟,大家双手欢迎,他们自己就不用当这个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