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四大经济特区的负责同志面面相觑,也是又惊又喜。

    这对他们而言,也是莫大的鼓舞啊。

    楚州地区有什么?

    无非就是有一些政策,相比起经济特区的政策,一点都不算出挑。一个既无地缘优势,又没有雄厚基础的内陆地区,居然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连年翻番,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各个经济特区同样也能有这样高速的发展。

    甚至会有更高速的发展。

    经济特区今年刚刚成立,都还在初步建设的阶段,接下来主要工作要怎样搞,大家心里都是没底的。

    楚州地区是个很好的样板。

    虽然不可能完全照抄作业,但确实很有启发作用。

    “我们搞生产,是先定销路……”

    刘楚安说道。

    “最开始搞的养殖场,就是走外贸的路子。猪肉,鸡肉,鸡蛋,都不愁销路。和外贸那边签好销售协议之后,开始扩大规模,现在全地区生猪存栏超过两百万头,年出栏也超过两百万头。不但获得了可观的外贸收入,还从根本上缓解了楚州地区吃肉难的问题。”

    “现在,在楚州,猪肉,鸡肉,鸡蛋,鱼这些肉食品,都是敞开供应的,不要票。”

    “买粮食也不要票。”

    “大部分日常用的工艺品,也不要票……”

    众人听得“嘶嘶”的倒抽凉气。

    两年前,国家正式确定搞责任制,两年来,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也只是刚刚开始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粮票依旧是必不可少的供应凭证。

    而现在,刘楚安却告诉他们,在楚州,吃粮吃肉都不要票了。连工业产品都不要票!

    这是何等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