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台子距离永河县城有四十多里路,还要翻过一道山梁,村里的车把式不少,可谁都没有李天明的技术。
每次去县城办事,都是李天明赶车。
赶到县城的时候,已经快晌午了,这个时候的县城还不像几十年以后,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柏油公路修得又平又宽。
就连县公社也只是一个稍微宽敞些的大院儿,金利找人领了票,然后两人又去物资局把柴油桶装上了。
“天明,咱们爷俩先吃饭,等会儿还得带几个知青回去。”
“又来知青了?”
李家台子现在有十三个知青,八男五女,全都住在原先地主李老六的老宅。
“上面派下来的,有啥办法!”
金利显然也非常不满意,那些知青来了,地里的活啥都不会干,还要分集体的粮食,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孬鸡上不了架。
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国家的政策,金利也只能发发牢骚。
回到县公社的时候,大门口还有另外十几个村子的马车,都是来接知青的。
刚把马栓好,就见三辆大解放开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