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台子这地方依山傍水,放在什么时候都称得起是风水宝地。
前些年闹灾的时候,别的村子缺吃少喝的,没少死人,唯独李家台子,日子虽然同样过得艰难,可好歹能上山下河找上一口吃的,一直到灾情过去,也没饿死过一个人。
一路往东,这时候村里已经通了电,上面来人给安了路灯,可只有在秋收的时候,路灯才会点亮,不过好在是个大晴天,头顶着月光,也能看得清路。
经过知青点的时候,隐隐还能听见里面有人说话,都是闲的,大晚上的不睡觉,还组织政治学习,有那个力气,也不知道攒着点儿,等秋收的时候,把力气用在地里。
过了知青点,再往前走二里路,就到了山脚下。
围着这座山分布着包括李家台子在内的四个村子,按说这座山应该是四个村子共有,可当年为了活命,李家出动了全族老幼,几番械斗,闹到海城市局都出动了大批警力弹压。
可是这个年代,村与村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大打出手的事层出不穷,管都管不过来,只要不出人命,上面也是安抚为主。
最终,李家压住了另外三个村子,独占了这座山,却也因为这件事,那三个村子自此以后,就不再与李家台子有任何来往,就连婚嫁都给断了。
沿着一条小道上了山,虽然天黑,可李天明自小就在山上玩,后来要拉扯三个弟妹,靠着从乔凤云手底下讨的那点儿粮食根本不够,只能时不时的上山下个套,挖个陷坑,抓点儿野物,拿到县里的物资局换钱。
毫不夸张的说,就算是村里的老人,也未必有李天明对山里的情况熟悉。
山上大的野物,早在灾年就被打得差不多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恢复元气,往常李天明也只是抓些野兔,偶尔运气好能遇到野鸡。
家里这两个捕兽夹,用来对付兔子,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一直到80年前后,山上才重新出现了野猪的踪迹。
还有人说曾看到过豹子,当时村里派了不少青壮上山捕猎,闹腾了一个多月也没见着。
大型野物,李天明是不指望了,只盼着能抓着只不长眼的野鸡。
循着记忆,李天明找到了经常布置陷坑的地方,不出所料,里面空空如也。
将陷坑重新布置了一番,把两个捕兽夹安排好,又做了个记号。
接着就在山里转了起来。
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重生之后,深藏的记忆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