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的笑容使阿信安心了不少,顾宁也放心下来,听说学的不好可是要被打手心的,夫子要都是像左夫子这样,应该不会打学生吧?
左夫子从最开始入门的三字经开始,阿信背的很熟,有的还能写下来,除了写的字有点丑。
左夫子再考论语,阿信半点不通,认字不知其意,会写不懂其故。
看着左夫子疑惑的神情,顾宁骄傲解释:“家夫识字,在家学习有两个多月了。”
左夫子:“...”
挺好,为人父母者,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学无止境,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是一味攀比,只能是人比人气死人。
家中凡有识字者,孩童从两三岁开始便开始背古诗,学论语,阿信六岁才开始学,跟他们比起来晚了许多。
顾宁并不求阿信能做那个顶尖的佼佼者,身为现代人,他深知人有众多活法,但是在这之前你要识字明理懂法,然后才能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这个世界有这个世界的规则,这是他和牧野没有办法教给他的。
除了活成自己,人生需有三两知己,阿信要有自己的同龄朋友和圈子,才不会过早的失了那份天真。
左夫子根据阿信的情况,给他安排在了基础的学堂丁,基础学堂又根据学习情况分为了“甲乙丙丁”四个班级,每半年一次大考,若是在开始中学习优异,便可往前调班,相应的,若是学习退步,便由前面的班级调至后面的班级。
其实授课老师都是一样的,分班只是为了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夫子因材施教,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
但是家长一听自家孩子没有分到前面的班级,总是失落的居多。
他都习以为常了,已经做好了安慰这两个大眼睛的学生和家长,没想到家长却很高兴:“阿信,你可以上学了哎!”
他儿子则是连丁班都不想上:“哥哥,我能不能学完了就跟你回家去卖豆腐?”
顾宁满脸感动,连连答应。实则内心狂笑:知识是什么时候都学不完的。但是这些现在是不能告诉阿信的,只能等他自己慢慢体会了。
看着相互依偎的父子俩,左夫子不由感慨,年轻父母就是看的开啊!
等等,哥哥?怪不得看起来这么年轻,哥哥也可以理解,很有趣的兄弟俩。
左夫子脑补了一出哥哥靠卖豆腐艰难为生,挣学费供弟弟读书,弟弟体恤哥哥辛苦,只想放弃学业回家帮哥哥承担重担的苦情大戏。
学院束侑一年十两,可半年一交,吃住另外算。阿信还小,顾宁不准备让他住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