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放心,无论是吏部还是都察院对贪腐这一块查的很严,我相信至少在现阶段大部分的大明官员还是好的!”
“但殿下,有些事情却也要早做准备了!”
看朱标看向自己,李善长沉吟了一下这才解释道:“贪污受贿通常都是从基层开始的,特别是县令一级,因为他们直接和士绅打交道,最容易受到那些人的腐蚀。”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我们在基层的力量太过薄弱导致的,那些县令孤身前往地方任职,想要做事,就必须向本地的乡绅大户妥协,给予一定政策上的便利,如若不然他们就什么事都做不成!”
“根据吏部的汇报,现在下面其实已经开始出现一些不好的苗头了,比如想做事就必须和那些士绅同流合污,甚至必须贪污受贿,让那些士绅抓住把柄,这样你才能有政绩才能平步青云,想做清官那士绅们就不配合你,你的政绩就不好,就无法升官,这才是现在的矛盾所在。”
“如果不想办法把这个根子解决掉,那贪污受贿之事就会永远存在,而且永远无法杜绝。”
“确实!”朱标听闻李善长此言,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
这个矛盾在封建社会基本无解,因为朝廷生产力不够,无法下派太多官员对乡村进行有效的统治,必须依靠士绅阶层。
这也是所谓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由来。
那些士绅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村长和镇长,他们上需要向县令负责,下要负责管理百姓。
但他们可不单单是管理者,同时他们也是被管理者者的一员。
自己管自己,这听着就感觉相当操蛋。
但这就是现实。
这要是不利用手里的职权牟利,就真有些说不过去了。
“李阁老有什么想法?”朱标问道。
“殿下,除了大量增加衙门官员数量,而且是那种直接委派过去正儿八经做事的官员的数量,没有别的办法。”李善长小心道。
这可就又是一项需要巨大开销的花钱项目了,老李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他刚刚才把官员俸禄提升的奏章报上去,这就又来要钱来了。
而且还有一个敏感的点来自于朱元璋。
朱元璋之前的执政方针一直都是皇权不下乡,老朱作为农民出身,小时候可是没少被贪官污吏欺压,所以他才会设置粮长一职,让他们代替官府向百姓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