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乌俱乐部文学世界>玄幻小说>淘宝人生 > 第四三三章 罕见的方形四足宣德炉
    真正能够做到这些的人。也只有很少数的一些老爷子,和那些一心扑在文物研究上,知识储备达到了一定的量之后的人,抱着琢磨和研究的心态,一点一点地去推敲分辨,最后给它验明正身。

    宁琳琅年龄虽小,可他从小就跟在顶级高手的身边,她的父亲弗雷德里克。也是古玩方面的一把好手。来到京城后,又有一大票的高手给她指点,天天和张辰这个妖孽混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种凡是遇到拿不准的东西就去推敲和琢磨的习惯。而不是从潜意识就开始拒绝上当。一旦有了疑似仿品的嫌疑就会向看着烧红了的炭块,恨不得离得远远的。

    而她的这种习惯和心态,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张辰对她的影响,包括卢俊义、石磊他们,都潜移默化地有了这方面的倾向。并且在捡漏协会中大范围的扩散。这种现象的出现,源头就是在张辰百发百中上,而张辰本人总是从每一件玩意儿的细处抓真相,来证明他的眼光完全无误。

    宁琳琅把炉子递给张辰。就是要张辰来告诉她,这只炉子是不是宣德三年的。如果真是。那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证明;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年代的。又应该怎样判断。

    几乎每一个跟张辰在一起淘过东西的同龄人和朋友师兄弟都会有这样的认识,但凡拿不准的就去找张辰,只要找到他手里,那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宁琳琅和张辰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两人之间的这种合作也是最多,张辰自然是知道她的意思。

    接过香炉在手,张辰先是拿起香炉看了看款识,完全符合宣德炉款识的两大标准,不过这个事属于少数一类的那种,比常见的多了一横。

    接着再把意念力释放出来,穿透表面上流行着的九层绿色光芒,进入到炉子的实体之内,自喜地观察着炉子内部的分子构造,以及一些不同密度的金属熔合在一起后的变化规律。

    这只炉子张辰刚才在远处的时候就已经盯上了,首要的原因就是它与众不同的外形,却又在年代上比较有说服力,如果真能证明这是一只宣德三年的炉子,那岂不就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吗。

    可这样的玩意儿不像书画、瓷器等作品,有很多成形知识可以借鉴,整只炉子上面只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六字款识,再无其它明显的辨识目标。若是一般的藏家,这个时候想要辨识真伪,恐怕就只能是依靠科学的碳十四半衰期鉴定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张辰之前也遇到过,处理的方法也很简单。一是通过意念力的作用来放大物体的每一处,来寻找可作为理论的细微线索;二是将意念力穿透进物体内部,从内部的分子结构来判断物体本身的材质。从而得出一个合理的依据和正确的判断。

    正经的宣德炉都是在宣德三年出来的,使用的基本材质是从暹罗国进贡的风磨铜,另外还加入了其它的一些金、银等等的贵金属,以致炉子的质地已经特别的细腻,再经过十二次的锻打,材质就更加的精纯了,这个特点是其它炉子所不具备的。

    虽然后来也有人通过同样的手法,使用同一批工匠制作过,但在整个制作的过程和工艺方面,还是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难以达到真正宣德炉那样的效果。

    张辰在收藏这一行当中,在意念力上受益颇多不假,但是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他的专研和细心,否则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效果。

    就在宣德炉这一道上来说,张辰所依靠的可不只是意念力的神奇,为了能够寻找出更多的辨识方法,他所作出的努力要比一般的收藏家多处很多。

    宣德炉的基本材质是风磨铜,张辰曾经专门从泰国买来少量的铜矿石,在实验中心用古老的风磨方法提炼出金属铜,分成若干份之后再加入不同的其它可能出现在宣德炉中的贵金属,亲自上火进行十二次的锻打。

    制作出了一批仿宣德炉后,通过肉眼和意念力,以及一些现代的科技手段,从各方面综合检验这些炉子和材质,这才得出了先进最为科学和可靠的标准。甚至张辰还亲自把几批不同材质的料子进行了十五次锻打,并且做出成器,然后和十二炼的材质进行对比。这里边所下的功夫和辛苦,远远不是一般的藏家所能比得了的,同样他所得出的数据和知识,也远超出一般藏家的见识范围。

    也正是因为这样,张辰才能看明白这只不同寻常的宣德炉,也只有他才能真正明白这只炉子的与众不同源自何处,这即是所谓的“付出总有回报”。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张辰现在可以说已经是鉴定宣德炉的天下第一高手了,宁琳琅之所以首先到这只多宝阁上看看,不止是因为她知道张辰对好炉子的渴望,而她也很愿意在家里或者唐韵增加宣德炉这至关重要的一项,更是因为她对张辰鉴定宣德炉的能力。

    事情就是这么的巧,之前张辰在实验中心的时候,因为突发奇想,曾经把烧制青花瓷的钴料加入到一块炉料的废料中,打出了一只很小的炉子。那块料子又因为在锻打的初期就加入了金、银和锡等金属,再结合钴的放射性作用,出来的炉子在淡金色中又有些微蓝色,完全不同于其它的炉子,颜色虽然比较怪异,倒也显得甚是独特,别有一番味道。